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随着养老金并轨话题的逐渐深入,职业年金终被摆到了台面上。考问
近日,职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年金新闻发言人尹成基明确表示,养老金双轨制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平性并将建立符合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考问职业年金。
但是职业,在11月2日召开的年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高层论坛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强调了完善养老体系的平性同时,也表达出了对目前实行年金制度的考问担心,“除了基本养老之外,职业我国的年金养老体系还必须讨论其他多样化的支柱,比如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平性但是,在目前垄断和养老金并轨等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推行年金制度,只会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的差距。”
少数人的消费品作为基本养老保险之外的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的诞生早于职业年金,但由于缴纳方式并非强制实行,所以,参与的企业大都仅限于国企。
1991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在建立社会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的同时,逐步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但一直未有配套政策出台。直到2004年,《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开始实施,随后几年,人保部等有关部门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企业年金的法规,用于管理企业年金。
但是,由于企业年金为自愿而非强制实行,因此国家只是倡导有条件的企业可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也就是说,有钱的企业参与,无力承担的企业只能作罢。而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来看,中小企业的数量占大头,这些企业自身的负担已经非常大,因此,企业年金虽然已发展十多年,但缴纳情况并不乐观。
本报记者从人保部网站了解到,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企业年金积累基金为5113.75亿元。企业年金的覆盖范围仅为几百万人,占到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的6%,同时,参加年金计划的基本为国有企业。
企业年金成了少数人的消费品,一度被戏称为“富人俱乐部”。
“在这种情况下力推职业年金,无疑会遭遇公平性的质疑。”11月5日,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一教授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职业年金的缴费形式基本参照企业年金,也就是由单位和职工双方缴费,共同归入个人账户。但与企业年金不同,公职人员的职业年金大部分来自财政支持,甚至个人缴纳的部分也由财政支出。
记者梳理资料发现,作为试点地区,深圳市在2010年和2012年先后为新入职的聘任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新聘人员建立了职业年金,采取的缴费方式便是财政出资,个人不用缴费。
就此,人保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央财经大学社保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明确表示,在企业年金普遍采取单位缴费加个人缴费的情况下,职业年金的单位缴费很可能都是财政负担,如果有些地区再取消个人缴费,与企业年金制度间的不公平就会继续拉大。
也正因为如此,犹如很多人担心的那样,在机关事业单位推行职业年金,极有可能会成为新的福利,带来二次不平衡。
抵消养老金并轨阻力尽管如此,也有不少专家认为,作为基本养老金的有益补充,职业年金并不是不可行,关键是怎么行。
“补充养老保险,是相对于基本养老保险而言的,也就是说,从基本养老保险角度讲,任何劳动者应该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特殊的,以后公务员、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应该都是一样的。”11月5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本养老金并轨是肯定的,到时候,公职人员的养老金也会分出“基本”和“非基本”两部分,而职业年金就是“非基本”那部分。
杨宜勇强调,基本养老金并轨和职业年金制度一定是同步进行的两个改革,目前已经力推职业年金制度,那么,基本养老金并轨也越来越近了。
在杨宜勇看来,基本养老金并轨无疑会降低相关公职人员的养老金水平,而这也是此次改革最大的阻碍。因此,相关部门一方面要缓和企业职工对不公平的双轨制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又要想尽办法不触动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利益,这时推出职业年金这样一个补充养老形式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虽然也有人表示,养老金并轨与实行职业年金制度无必然的联系,不能人为地为抵消并轨阻力而采取职业年金制度,但记者从相关部门获得的信息来看,采取这种温和推进的方式进行已是必然。
既然达到基本养老金并轨是不可逾越的部分,那么,如何防止其成为新的双轨制则尤其重要。
“在很多人看来,拥有国家财政支持的职业年金与完全没有保障的企业年金从资金来源上就已形成了不对等,但基本养老金能够并轨已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上述国家行政学院的相关人士表示,虽然职业年金的实施是参照企业年金,但由于民企与国企以及机关事业单位之间的薪酬本身就有差距,因此,提取比例一定也有差异。对此,也有人建议职业年金按照当地城镇职工的平均工资提取,或者因地制宜地对职业年金的高值进行限定。
“基本养老金并轨是大势所趋,职业年金不光解决了大家质疑的双轨制问题,同样为公职人员的流动建立了基础。”杨宜勇表示,深圳职业年金制度已有试点,但全面推开的话最早也要在明年“两会”之后,而相关的细则和实施办法也会纷纷推出。
顶: 855踩: 2416
评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