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悦 徐芸茜 北京报道
近年来,作频世界各国愈发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双碳市公司加速布加快新能源应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
事实上,不仅新能源并网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带动了储能市场需求,今年以来的多项政策出台也在加快推动着储能产业发展。
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从目前来看,储能市场也已慢慢呈现出规模化发展之势。并且,随着国家、地方层面储能政策的密集出台,各环节储能市场发展的模式逐渐走向成熟,储能市场在未来仍有猛烈的发展势头,有望实现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储能”“智慧电网”“虚拟电厂”等热词被多次提起,多家上市公司陆续布局相关领域,甚至跨界抢占赛道。
“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驱动下,能源数字化企业获得更广阔发展空间。能链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光储充一体化、储能、虚拟电厂等业务发展,提高绿色能源供给,参与大电网削峰填谷,助力能效提升与碳减排。”能链智电创始人、CEO王阳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政策推动储能赛道发展
近年来,世界各国愈发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新能源应用,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可持续发展。而在双碳目标下,我国风电、光伏为主的清洁能源正在迎来快速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8.4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2%。其中,火电增长0.9%;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发电增长5.3%,占全部发电量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有研究数据显示,当风电、光伏发电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占比超过15%时,储能的需求将急剧增加。这意味着,储能业务正处于爆发前夕。
事实上,不仅储能市场的需求日益显现,今年以来多项政策出台也在加快推动着储能产业发展。
1月6日,国家能源局组织有关单位编制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征求意见稿)》要求储能侧加速实现多场景多技术路线规模化发展,并提升不同时间尺度下对电力系统的支撑能力,对系统的平衡调节能力逐步从日内,向日以上、乃至全周期扩张。
此后,1月18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年能源监管工作要点》再次强调,要引导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参与系统调节。
而工业和信息化部不仅在近年来通过发布实施《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大力发展绿色能源装备产业,并在1月17日的《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鼓励以企业为主导,扩大光伏发电系统、新型储能系统、新能源微电网等智能化多样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1月18日,运行监测协调局负责人陶青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快发展风、光、水、氢能、储能等领域的绿色能源装备和能源电子产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迈上新台阶,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作出积极贡献。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十四五”是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对于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借助先进的技术实现能源节约,保障材料储能,是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任务。储能技术将是中国能源转型破局关键,强化技术攻关,构建新型储能创新体系是产业发展的“杀手锏”。
王阳表示,伴随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的迅猛增长,电力系统供需两端越发不稳定、不平衡,储能建设的重要性与急迫性日益凸显。
上市公司动作频频
事实上,随着“储能”“智慧电网”“虚拟电厂”等热词被多次提起,多家上市公司也陆续布局相关领域,甚至跨界抢占赛道。而在政策和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储能市场的发展被持续看好。
对此,付建认为,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以及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并且多类上司公司积极入场,开展新模式的探索,导致储能行业备受投资者的关注。
据了解,目前国内参与储能赛道的企业主要包括专注于储能领域的老牌锂电池玩家、从其他赛道跨入到储能领域的玩家及市场新进入者。
据不完全统计,在2022年,包括永泰能源、美的集团、三一重工、ST开元、海能实业、ST龙净、明阳智能在内等20余家上市公司纷纷跨界储能赛道,目前已涉及环保、家电、教育、食品等多个领域。
美股上市的能链智电也动作频频。不仅参与投资了乐驾能源,且旗下能仓科技与海博思创签署协议,成立合资公司能链海博,发力储能业务,布局多元化储能解决方案。
“在储能政策及市场驱动下,新型储能市场可能会有大幅度增长,同时也能使公司在专业性、技术性、安全性层面得到显著的提升,有利于相关公司自身的发展。在此政策下,企业作为储能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主体,也需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力,积极推动储能行业的发展。”付建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顶: 978踩: 483
评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