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国家级非遗“泉州花灯”国家级传承人许谦慎:制灯60余载 愿技艺广流传
耿淑丽来自河南,泉州花灯却被闽南传统文化深深吸引,非家级正是遗国余载愿技艺广她此前的学习和积累,才有了现在“师徒情”。传承“
海峡网2月18日讯 (泉州网记者陈灵 文/图)元宵佳节即将来临,人许耿淑丽来到师父许谦慎家帮忙,谦慎十余盏花灯将许谦慎的制灯工作室占得满满的。去年被评为国家级非遗“泉州花灯”国家级传承人的流传许谦慎今年已78岁。40岁的泉州花灯耿淑丽是泉州幼高专的美术老师,9年前拜许谦慎为师。非家级她会将学来的遗国余载愿技艺广技艺传授给学生,学生毕业后可能会在幼儿园、传承小学当老师,人许到时再将花灯技艺和文化传授给更多学生,谦慎让泉州花灯一直璀璨下去。制灯
许谦慎(右一)师徒二人正忙着做花灯
师徒制作花灯
看似简单却很有讲究
坐于桌前,戴上老花镜,许谦慎拿出一沓刻好的刻纸,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取下一张骏马图。他正在制作走马灯,透明圆筒由蛋糕盒和塑料盖制成。“这是最传统的走马灯做法,古代时,圆筒底部点蜡烛,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推动圆筒转动。这些出气孔做大了转不动,做太小又转得慢,考验技术。”
一旁,耿淑丽正专心致志地黏金色花边。偶尔,许谦慎会停下来看一看她的做工,指导一番。“以前看许老师做,看着简单,做起来真不容易,里面大有门道。”她说,就拿粘花边来说,先粘哪后粘哪都有讲究。
13岁潜心学艺
一度想放弃花灯制作
做花灯间隙,耿淑丽回忆起和师父相识的场景。“2010年寒假,农历正月十五之前的一天,我到府文庙挂灯,刚好旁边有位老先生也在挂。我看他的灯非常漂亮,便与他搭话,就这么认识了。”“她是美术老师,有基础,而且很有天赋,是诚心想学,我便收她做学徒。”许谦慎笑着补充道。
许谦慎从小便对美术感兴趣。小学毕业后,市工艺美术社招学徒,考虑到家庭困难,他便去参加考试,结果被录取后分配到李尧宝(刻纸大师)的车间。1956年,13岁的他正式成为李尧宝的学徒。当年他潜心向学,技艺得到师父亲自指点。后来因为各种变故,他不得不离开工艺美术社。为了生存,他曾经喂过牛、当过兵、学过医,食不果腹时,他一度想要放弃花灯制作。但为了报答老师的恩情,为了心中对花灯的那份热爱,他将工作以外的时间,几乎都献给了花灯制作。
徒弟来自河南
盼花灯技艺流传更广
“我们学校很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常邀请非遗传承人为学生讲课。”耿淑丽来自河南,却被闽南传统文化深深吸引,正是她此前的学习和积累,才有了现在“师徒情”。“李尧宝老师把技艺传给许老师,我很荣幸师从许老师,再把技艺教给我的学生。当学生们未来成为老师,将花灯技艺教授给更多孩子们时,泉州花灯技艺便能流传得更深、更远。”
顶: 8982踩: 78432
评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