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9月12日电 题:人有德行 如水至清——浙江德清凡人善举观察
新华社记者李平
在江南小城浙江德清,人有人善除了有绿水青山的德行美,还有一大批自掏腰包奖励民间善举、水至默默践行志愿服务的清浙清凡平凡人之美。他们如“爱”的江德举观使者,将感恩、人有人善奉献、德行助人的水至种子撒播到德清的每个角落,形成民间道德力量“从盆景到风景再到风尚”的清浙清凡“德清现象”。“人有德行,江德举观如水至清”正成为德清新的人有人善人文标签。
77个“民间奖项” 奖励凡人善行
“县因溪而尚其清,德行溪亦因人而增其美”的水至德清县,是清浙清凡一座距杭州仅40公里的小城。
20多年前,江德举观居民马福建在德清设立了第一个民间“草根道德奖”——“孝敬父母奖”。谈起设奖的初衷,肤色黝黑的他打开了话匣子。“20世纪90年代,我们村不赡养老人的现象不时发生,这深深刺痛了我。”1997年,马福建咬咬牙,掏出1万元积蓄,在村里设立了“孝敬父母奖”,这笔钱几乎是他一年卖鱼挣得的利润。
“一户虽只奖励500元,但在当时却起到了尊老爱老的引导效应。”马福建说,办到第三届时,村里已孝顺成风,评不出榜样户了。后来,奖励范围由村辐射到县,并发展到其他省,至今已奖励88户“孝顺家庭”。
受德清民间奖励善行感召的居民沈建民,是一名视力残障人士。靠养鸡卖鸡为生的他,于2017年设立“建民好人奖”,奖励各行各业涌现出的热心好人。“我在养鸡过程中,一度亏损20万元,正是因为有那么多好心人帮助,才走到了今天,所以想感恩回报社会。”
据了解,目前德清民间“草根道德奖”已达77个,设奖内容涵盖孝敬父母、见义勇为、外来人风尚、扶贫济困、环境保护等方面,通过采取“百姓设奖、百姓评、奖百姓”的方式,24年来累计奖励1万余人,奖金总计达200余万元。
“德清民间设奖呈现逐年增多、不曾中断的特点,设奖人大多家境一般但内心火热,既奖励善行又带头做善行。”德清县民间设奖协会会长王彦方说。
44万人口 常态服务志愿者超3万人
每当夜幕降临,在德清县人民医院急诊室,总能看见一批365天坚守急诊室为患者义务挂诊、拿药的“热心人”。他们不是患者的亲人,却常伴患者左右。他们是德清县清禾公益“365急诊陪护”志愿者。
来自金华的小洪至今忘不了去年9月26日晚的场景。“那天晚上7点左右,我突发急性肠胃炎,到急诊室大厅时,已经疼得快要瘫坐在地面上,这时两名志愿者冲到我面前将我扶起,从挂号就诊、垫付医药费,再到取盐水、挂盐水,他们一直陪护我到深夜。”
献血总次数达124次、献血总量超10个成年人血液总量的宣成国,是德清的公益达人。他经常参加交通疏导、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同时也是“无偿献血爱心奖”的民间设奖人。
“我虽然干不了什么大事,但是去献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还是可以的。我一直觉得,奉献爱心、帮助别人,是最开心的事。”宣成国说。
据德清县志愿服务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方明介绍,德清只有44万户籍人口,但经常参加服务的志愿者就有3万多人。“群众的深度参与是德清志愿服务的最大特点。”
一座不断上演爱心传递的暖心城市
“以爱心传递爱心”是记者在德清采访时的最大感受之一。
去年12月底,德清一家餐馆门口贴着这样一张告示:“如果您在新市(德清一个乡镇)没有收入、遇到困难,您可以来小店,告诉本店人员,来份‘单人套餐’,吃完直接走就好,不必客气!在以后您有了能力的日子里,记得帮助一下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谢谢!”
餐馆老板高琴峰说,她小时候家境贫寒,受过不少爱心人士的帮助,现在有点能力了,觉得可以尽些微薄之力帮助有需要的人。“也许这举手之劳,能给别人带来重新开始的勇气。”
“阿根,起床啦。”半身瘫痪的居民沈玉根家门外传来了熟悉的声音。喊他起床的不是他的亲人,而是邻居戴祖华。自去年6月母亲去世以来,52岁的沈玉根就孤身一人生活,年过七旬的邻居戴祖华义务承担起照顾他的责任。不管刮风下雨,戴祖华每天都要到沈玉根家中,帮他起床穿衣、做饭打扫卫生、同他聊天、给他按摩腿等,待在沈玉根家的时间比在自家的时间还多。
“母亲过世后,我也曾有过轻生的念头,好在有好邻居戴祖华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重拾生活信心。”沈玉根说。
“像高琴峰、戴祖华一样的好人好事还有很多。”德清县文明办主任余小堂说,共同富裕不光看老百姓物质层面的富有,也看普通群众的道德水平。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蕴藏在德清老百姓内心的道德力量,如今已积聚成“道德海绵”,润泽整个城市。 顶: 68踩: 9567
评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