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勋(右二)回到德义村务工。党建
清澈的引领业脱溪流潺潺不绝,一条产业路盘山而上,助发展产致富蓝天白云下的贫共2000余亩黄金芽为山坡换上新衣……
7月12日,荥经县新庙乡德义村徐家山黄金芽茶叶种植基地内,党建村民雷启忠擦了擦额头的引领业脱汗,望了望空中的助发展产致富烈日又继续拔草。
“我已经3年没有外出务工了。贫共自从村里开始发展产业,党建我和妻子就在这里务工,引领业脱一天能挣200多元。助发展产致富”雷启忠说,贫共每天上班8小时,党建加班还要加班费,引领业脱这样的助发展产致富好事以前从来没有想过。
近年来,很多德义村村民因产业发展而改变生活。“基地建好的第一天就有208人来这里务工,平时有50多人,采茶时超过300人,每年种植基地支付给村民的务工工资超过200万元。”基地管理员宋志良说,德义村近几年的变化,是因为党建引领产业发展,选对了带头人。
党建引领
“后进村”焕发生机
山高路远、交通不便、产业滞后……10多年前,因为在德义村没有出路,长期在外务工的村民很多。
因为贫穷,雷启忠的两个儿子到外地安家,如今家里只剩下夫妇二人。
“每年春节没过完,就要收拾行李踏上打工的路;眼看除夕临近,许多人还在赶回家的路上。”说起打工的经历,雷启忠说。
德义村经济落后、交通不便,还因为党组织涣散一度成为全乡的“后进村”“问题村”。
“只要提起德义村,乡干部就摇头,大家都不愿意去联系该村。”新庙乡党委书记杨本平说,由于该村一企业与村民存在利益纠纷,村“两委”在处理问题上方法简单,导致干群关系紧张。
“村里贫穷,村民没有出路,村组干部威信几乎丧失。”那时的德义村,无疑成了新庙乡的一个烫手山芋。
如何重新树立德义村“两委”的威信?如何扭转德义村的工作局面?
“经过乡党委研究决定,重新选举能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的人担当村党支部书记一职,带领德义村发展致富。”杨本平说,德义村工作局面要扭转,必须从党建入手抓起。
通过组织层层选拔,最后德义村的重担被交到老党员宋光品的手上。
为了加强德义村基层组织建设,新庙乡党委决定下派乡纪委书记对口联系该村,夯实德义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党支部书记带领党员,党员带领群众,逐步扭转党组织思想涣散、村民发展不齐心的旧况。
在宋光品的带领下,德义村遗留的诸多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村民的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解放。村民充分意识到招商引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性,眼光也看得更远了。
“问题得到解决后,大家都忙着发展产业,寻求出路,再没有心思去干一些无聊的事情。”雷启忠说,通过基层党组织建设,村民的思路全部被引到产业发展上来。
如今,只要提起宋光品,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乡党委给德义村选对了领头羊。
产业落地
贫困村走上致富路
走进徐家山,一条刚硬化的水泥路在山间缠绕,从山脚一直盘旋到山顶。
为了引进企业落户德义村,最近几年,该村修建了10余公里林区道路,“产业基地建在哪里,基础设施就配套到哪里”。
宋光品担任党支部书记之初,对于德义村的发展就有考虑。德义村位于海拔1300—1400米之间,无论是土壤还是气候,都具备发展高山云雾茶的基础,人少地多也是德义村的发展优势。
“我们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荥经县启迪茶业有限公司;该公司经过对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的检测之后,决定在徐家山建黄金芽茶叶种植基地。”杨本平介绍,该公司计划在德义村建立5000亩黄金芽茶叶种植基地。
黄金叶、黄金芽……一个个山坡在阳光下金光闪闪。已建成的2000余亩基地从这个山头延伸到那个山头。在茶园中穿行,蓝天白云之下,雨后的徐家山格外秀丽。
“再等几年,一垄垄的茶树围着山丘缠绕,你再来,肯定又是另外一番美景。”宋志良说。
走进茶园,驻村工作队队员李沁伦与务工村民拉起家常。李沁伦想通过初步的走访,了解村民的产业发展情况,然后再共同商议德义村的产业发展思路。“我们准备培养一批种植、养殖大户,通过他们带动大家发展产业。”李沁伦说。
脱贫攻坚以来,德义村不仅发展起黄金茶种植,还另外发展茶园600余亩、方竹1000余亩,成立德义村香炉上魔芋种植专业合作社,并在村内建立蔬菜收购点,确保蔬菜销售。
黄金茶、方竹、肉牛是新庙乡的三个重要产业,其中德义村就占了两个。
“创新发展思路,就是推动‘输血’变‘造血’,实现可持续发展。今后,我们将继续在拓展集体经济方面下功夫,让村民有务工机会,获得技术、销售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并让村集体经济多元化增收,持续反哺贫困群众发展和贫困村建设。”杨本平说。
共话感恩
农民夜校架起连心桥
“基本工资135元,加上加班费,一天可以挣170元……”劳作之余,宋志良和雷启忠算了一笔当天的收入账。“由于前段时间降雨多,最近需要加班加点对茶园进行管护,每个工人的工资都有增加。”宋志良说。
雷启忠介绍,自从到基地务工,他一直满怀感恩之心,他和妻子每天都非常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以最好的状态来感谢企业和乡村干部的关心支持。
“要不是大家的关心,德义村还是老样子,村民只有外出务工。现在,村民都有活干,在家就能挣到钱。”雷启忠夫妇二人,在基地务工一年能挣2万多元。
目前,徐家山黄金芽茶叶种植基地基本消化了该村的剩余劳动力,老老少少都可以挣到钱,村民的积极性也非常高。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农户一年土地流转租金最高能收入1万余元。“目前,茶叶加工厂已经建好,投营之后会消化更多的劳动力,这些都是脱贫攻坚带给村民的实惠。”据估算,茶叶加工厂建成后最少能解决300人就业。
以前,村民陈学勋到外村安家,如今他又返回德义村务工。“不出门就能挣到钱,既能够一家人在一起,还能解决生存问题。”陈学勋说。
杨本平介绍,2016年德义村农民夜校的第一课,便是给大家上感恩课。“我们通过农民夜校,不仅给大家传授种养技术,还要给大家讲法治、讲感恩等内容,转变大家的思想观念,树立感恩意识。”杨本平说,通过农民夜校不仅让村民掌握了知识技术,更是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刘光锐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周代庆
顶: 43踩: 55
评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