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各路提高,人们对“健康、愉快、长寿”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康养产业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业界预计,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
按照官方的说法,康养小镇是指以“健康”为小镇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健康产业为核心,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形成生态环境较好的特色小镇。
但是,《华夏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寄托着美好愿望、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康养小镇发展情况却并不理想。
成都某水务处理公司的任先生则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熟悉的龙潭水乡一度宣称清明上河园,但现实却看不到任何与之相关的内容,没搞清产业核心,没有自己特色,现在运营状况并不理想。“2013年4月开始营业的成都龙潭水乡,开业头几天游人如织,一下涌入10多万人,但如今,繁华景象只是昙花一现,运营的商家所剩无几,多是普通小吃店。”他如此表示。
类似这样美其名曰的特色小镇,成为过眼云烟的也不少,比如余姚模客小镇、杨店卓尔小镇、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常州杨桥古镇、常德德国小镇、咸阳东黄小镇等,现在冷冷清清,无人问津。
“发展康养小镇肯定是一个方向,因为这种小镇,空气比较好,或者风景比较好,海拔比较高,对于老人养老是非常有帮助的。”1月16日,湖北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但一些地方可能因交通的问题,所以有人一听说走高速公路要几个小时,就不愿意去了。“现在,高铁站附近建康养小镇是比较适合的”。
盲目发展乱象
据记者调查,目前,一些地方的康养小镇建设数量贪多、规划求大、进度求快等现象非常突出,美其名曰的康养小镇不能持续发展,开业不久便被人遗忘,甚至还暴露一些生态环保问题。
“有很多地方在规划建设、产业结构、文化底蕴、项目定位等方面,考虑不周就开始搞康养小镇,很危险的。”1月16日晚上,北京浙江商会副会长陈俊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最近在西南好几个省调研发现,一些地方一哄而上的搞“康养小镇”,图数量多,但最终建成了“小吃一条街”。
“在出差时,我就看到,建起了很多风格类似的小镇。尽管名称各不相同,但餐饮美食都有,建筑风格甚至还模仿其他地方的街头场景,看似耳目一新。”陈俊说,多走几个地方,很容易发现很多康养小镇,同质化非常严重,“给人一种堆砌的感觉”。
记者调查发现,现在很多康养小镇因产业不够,就用“房地产”来弥补。“在中西部的一些地方,尤其是一些城乡结合部,因缺乏好的产业支撑,房地产成为康养小镇建设中的绝对主角。”四川某镇党委书记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最近去浙江、广东等地方考察也发现,很多地方打造了“欧洲文化风情的小镇”,但事实却是地产大都售罄,但小镇上冷冷清清,商铺大门紧锁,几乎看不到车辆和行人。
“在一些三四线城市,打着建设康养小镇的名义,大片土地被外地房地产商圈地搞旅游地产,以‘别墅类’住宅为卖点,销售不错。”陈俊说,他在云南看到,建房盖楼,投资上去了,但如果没有产业支撑,这样的康养小镇就会演变成空心镇。
据记者了解,最近一两年,康养小镇在各地开始了出现建设小高潮,甚至在没有选择好“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乱象很突出。
“省里要求各市、各县都要建立康养小镇,或者叫特色小镇,说白了就是搞成了政治任务了,年终还要考核。”近日,在北京参加企业商会的年会上,西部某县主管农业的副县长向《华夏时报》记者坦言,现在,每个县都要求在小镇建设上搞出特色,一乡一个大特色,一品一村,总之提了很多概念,该怎么做,其实大家都一片茫然。
这位副县长坦言,他所在的县,个别乡镇把特色小镇建设等同于形象改造,将大量建设资金用于“穿衣戴帽”的亮化工程,刷刷墙,贴贴标语,搞一些农家乐。
“简直没有特色,缺少当地真正的‘土特产’。”据陈俊介绍,在云贵川交界的一些地方,哪里原本是老百姓的自住房,很有特色,但现在屋外却被“穿”上统一的仿古建筑“服装”,“戴”上了灰瓦“帽子”,如此一番美容,换汤不换药,却大张旗鼓标榜为特色小镇。“原本具有的本土特色也难觅其宗,这就是开发式破坏”。陈俊说,在康养小镇建设上“摊派”指标,那是不对的。
未来的蓝海产业
从布局来看,云贵川、长三角、山东、东北长白山等地区的健康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比如,云贵川康养小镇主要依靠自然环境,开启度假疗养模式;山东康养小镇配套设施较为先进,医疗科技也较为发达等,有自己的亮点。
针对各地兴起的康养小镇建设热潮,叶青建议,建设康养小镇应深度挖掘消费者的需求,打造包罗万象的大产业,不如潜心搞好某一个细分市场,这样特色更特。“采取乡村旅游与康养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尽可能减少人为的改造,体现乡村的自然性,使田园、村庄和自然环境的设计更符合养生者的审美需求”。叶青说,建康养小镇需要慢慢摸索,不可一蹴而就。
陈俊则认为,康养小镇的核心特色不是旅游,而是基于产业形成的特色产品。现在的康养小镇,要么是千方百计的造景,要么就是增加旅游服务设施,要么就是改造成各种旅游小镇,而旅游只是对康养小镇提升的表现手法。
事实上,康养小镇需要具备养老、养生、养病、养心等功能,特色产业需要做大、做精、做深。在“健康中国”的背景下,健康产业将在未来20年迎来重大发展机遇期。伴随“特色小镇”国家战略的落地,中央近年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地方开展“康养小镇”建设。
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人们期待更多康养产品的出现。截至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的占比已达16%,预计2040年时的老龄比例将超30%。2050年,预计中国老龄人口将占全球总数的近1/4。在中国老年医疗健康市场供求严重失衡的背景下,综合医疗、康复、护理、养老各类服务、能为老年群体提供连续性健康服务的健康小镇存在巨大发展空间。
长期来看,康养小镇可以刺激当地和辐射人群的消费及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从而带来大量辅助性新增就业岗位。“康养小镇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必须纠正概念不清、盲目发展及房地产化苗头趋势。
据了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心健康问题,包含康复医疗、中医药养生、体育健身等内容。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专家认为,旅游业是给人带来身心健康、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幸福产业。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康养产业还会被一直看好。《大健康十大投资热点市场规模预测》显示,到2016年,我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将近3万亿元,居全球第一位。预计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
关于如何推动健康旅游发展,原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李世宏表示,中国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要从“身”、“心”两个方面发展中国特色的健康旅游,建设综合性康养小镇。
责任编辑:胡妍 主编:陈岩鹏
评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