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渔阳滑雪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敬 北京报道
岁首新篇启,错峰产品措施长点首个文旅消费提振之策重磅来袭。休假消费新增
1月13日,冰雪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旅游旅游若干措施》(下称《措施》),围绕丰富消费惠民举措、打造低空满足不同年龄群体消费需求、扩大特色优质产品供给、培育消费场景、创新产业政策和优化消费环境六个方面,提出18项具体措施。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服务消费和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部署要求,《措施》明确,发挥文化赋能、旅游带动作用,深化“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提升产品供给能力,丰富消费业态和场景,着力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文化旅游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能够带动交通、餐饮、住宿、金融等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具有很强的就业带动力,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发展文化旅游业符合市场需求。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而言,全力培育文化旅游业这一新增长极,有利于促进内需扩大和消费升级,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及“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三大风口
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置于今年九大重点任务之首,并明确提出“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扩大服务消费,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等具体要求,为文化和旅游及服务业全年的发展任务与工作重点定下清晰基调。
此次出台的《措施》,紧扣六个核心维度精准发力。其一是丰富消费惠民举措;其二是满足不同年龄群体消费需求;其三是扩大特色优质产品供给;其四是培育消费场景;其五是创新产业政策;其六是优化消费环境。
在满足不同年龄群体消费需求方面,《措施》提出要优化亲子游乐服务、创新发展研学旅游、提升老年人文旅服务品质。特别提到了要发展银发经济,推广康养、慢游、家庭游、怀旧游、错峰游等旅游产品,推出更多适合老年人的优质戏曲、曲艺、书画、广播、影视、音乐、广场舞、短视频等文化产品,增进老年人福祉。推进酒店电视操作复杂专项治理工作,提升老年人旅游出行收视体验。
中国商业史学会老字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春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剧,银发经济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据测算,我国银发经济规模未来将大幅增加,到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银发经济涉及养老服务、健康管理、智能设备、文化娱乐等多个领域,产业链长、业态多元。”
在扩大特色优质产品供给方面,《措施》强调推出特色旅游产品。具体而言,启动实施冰雪旅游提升计划,提高冰雪旅游产品供给品质,还提出“积极发展首发经济,支持开设首店、旗舰店,举办首秀、首演、首展活动”。此外,《措施》还针对2024年加快“起飞”的“低空经济”进行布局,提出“研究制定低空飞行旅游产品有关管理规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打造多样化、差异化低空飞行旅游产品。”
王春娟向本报记者指出,我国冰雪运动群众基础良好,冰雪旅游消费需求旺盛,冰雪经济涵盖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冰雪旅游等多个方面,产业链协同发展空间广阔。随着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的冰雪产品和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市场潜力巨大。
而首发经济则能凭借其所带来的新颖、独特、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迅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并带动销量的增长。数字化消费为首发经济营造出更多可能,新业态、新模式、首店经济以及产业链延伸等等多元路径,也催生出诸多投资机会。
培育多元化消费场景,为文旅消费注入新活力
培育消费场景方面,《措施》提出要盘活提升存量空间。支持商业综合体、商圈、景区、街区、文化产业园区等打造创意市集,嵌入文创、剧场、展览、特色书店、运动健身、文化主题餐饮等业态。鼓励依法利用腾退空间、闲置用房等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推进上网服务场所转型发展。
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
同时,要打造新型消费场景。《措施》指出,支持在文博场馆、景区、街区、邮轮、大巴等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推出一批沉浸式文旅新产品新场景。推动文学、动漫、游戏、演艺、影视等知识产权(IP)相互转化,建设空间型虚拟现实体验项目。支持各地打造超高清、沉浸式、互动式演艺新空间和数字展览新空间。推动国际邮轮母港消费设施建设,打通从船上到岸上的消费场景。
《措施》还提到,要发展夜间文旅经济。支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丰富文旅业态,举办民俗演艺、灯会庙会、光影秀等活动,因地制宜发展“水上夜游”文旅产品。支持各地对消费集聚商业区的夜间照明和夜景灯光升级改造,优化停车场、公共交通等配套服务设施。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景区、文博场馆开放时间,通过多种方式做好夜间开放保障。
张新原认为,消费场景的创新对于特色优质产品供给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消费场景的创新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促进产品的销售。例如,盘活提升存量空间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打造新型消费场景,如VR体验馆等,可以创造更多的消费机会和场景;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可以延长消费者的停留时间,从而增加消费时间和频次。
在创新产业政策层面,《措施》提出要扩大文旅有效投资。探索在部分地区开展旅游项目收益权、旅游项目(景区)特许经营权入市交易、备案登记试点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和旅游类项目发行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加快重组中国旅游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和金融机构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措施》还特别聚焦释放职工消费潜力。其中提到:“鼓励基层工会拓展使用会员会费为会员购买所在省份或区域旅游景区年票。指导各地做好旅游景区年票产品策划设计和服务保障。鼓励单位和职工将带薪年休假与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
《措施》为当下细分的文旅赛道精准指明了新路径与新目标。王春娟表示,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文旅消费市场将呈现多样化、深度化、融合化、科技化、夜间化、小众化、文化化、康养化以及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兴起等发展趋势,数字经济将赋能商旅文融合发展。
优化入境旅游政策
在优化消费环境层面,《措施》提出,要优化入境旅游政策。有序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适当延长免签时间。加强宣传推介和服务保障,用足用好现有过境免签政策和区域性入境免签政策,并适时进一步优化完善。丰富入境旅游产品供给,开发与过境免签政策相匹配的特色旅游产品线路。开展“你好!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推广活动。优化离境退税服务,推广“即买即退”措施。
2024年12月17日,中国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均延长为240小时(10天),同时新增21个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并进一步扩大停留活动区域。
1月14日,国家移民管理局披露,全国各口岸2024年免签入境外国人2011.5万人次,同比上升112.3%;其中,过境免签政策适用人数同比上升113.5%,特别是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后,适用该政策来华人数环比上升29.5%。
中泰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杨畅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绝对意义上的“单方面免签”和功能接近的“过境免签”“邮轮入境免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方面,免签政策的每次调整均推升了海外对我国的旅游热情,全球掀起来华旅游热潮;另一方面,外籍人员来华大幅增长,且免签政策的拉动效果尤为明显。
此外,杨畅指出,在外籍人员总体增长的同时,中西部地区的承载开始升温。如昆明和成都入境游人数的增长明显快于全国水平,根据昆明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27日,昆明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在昆明机场口岸共为超过37万名外国旅客办理入境通关手续,其中免签入境超过24万人,同比增长约1158%;根据四川边检总站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成都航空口岸入境外国人超过23万人次,同比增长432%,其中通过免签入境的外国旅客约占41%。根据支付宝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在入境游客消费金额增幅排名前十位的城市中,有7个城市位于中西部地区。
1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刚刚过去的元旦假期,外国人入境人次同比增长近34%。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顶: 35456踩: 229
评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