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梁先生(右)认为“陪伴”是庭类最好的家庭教育。/受访者供图
今年48岁的教仔梁先生,是少讲一名司法鉴定师,儿子今年19岁刚上大学。道理多陪回顾自己19年的庭类育儿之路,梁先生特别感叹。教仔“如果要重新来一遍的少讲话,自己想做的道理多陪就是少讲一些道理,多陪伴孩子,庭类多耐心的教仔听孩子说说。”梁先生说,少讲愿意陪伴,道理多陪愿意倾听,庭类会让孩子觉得安全和可以信任,教仔有助于解决成长的少讲问题。“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是我们单向输出,事实是我们在和孩子共同成长。”
梁先生的儿子小时候兴趣广泛,他四岁开始学习绘画,由于梁先生有一些国画基础,所以便主观的认为可以给儿子一些指导。“现在看来,这种家长的积极,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梁先生说,当家长所谓的积极转变成了孩子的消极,兴趣被终结,后面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了。
孩子的成长 也是家长的成长
与孩子一起经历成长中的每一次“烦恼”,梁先生认为那也是家长的成长。“儿子六岁时,有一天指着鱼缸中的小鱼对我说:爸爸,咱家小鱼游的是四二拍。”短暂的惊愕之后,梁先生便给孩子报了小提琴兴趣班,上六年级时,还拿到了全省小提琴比赛一等奖。“虽然后来没有走上专业道路,但小提琴已是他生活中的一部分。”梁先生说善于发现儿子的兴趣,给他更多的兴趣自由,也是好的教育。
遇到问题时给孩子更多的自主选择,也会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儿子高考报志愿时,我们提前找了专业报志愿公司,但专家给出的方案,他一概不接受。”看着儿子一副“我的人生我做主”的姿态,梁先生虽然有点担心,但最终还是尊重孩子。“其实孩子早就有了想法。因为北方雾霾严重,孩子的理想是要治理环境,而且已经考察了全国相关学校专业情况,并选好了自己喜欢的学校。”梁先生告诉记者,事实证明孩子是对的,所以很多时候,父母要做的就是要保持孩子的这种劲头。
梁先生笑言,一场疫情,有大把的时间享受生活,读书、练书法、打太极,给家人做好吃的饭菜,同时也深深理解到“健康第一,其他是零”。“虎年最大的愿望除了‘家人健康平安’六个字,就是希望儿子能够尽情的享受他的大学生活。”
顶: 41248踩: 76
评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