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泉州带“猪”地名十余处 多因山形或传说得名
泉州带“猪”地名十余处 多因山形或传说得名
改革开放以前,猪泉州农民家里大都会养头猪,泉州过年猪圈得贴“六畜兴旺”
■早报记者 张素萍 龚翠玲
地名的地得名背后,往往蕴藏着一地的名余历史渊源、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处多传说即将到来的因山农历新年是“猪年”,您知道泉州有多少带“猪”的地名吗?它们又是缘何得名的?
近日,记者在查阅大量泉州地名录及资料后粗略统计,形或泉州带“猪”的地名10余个,主要集中在惠安、猪安溪和永春的泉州乡镇。其中安溪多数是地得名自然村名,而惠安多是名余山名。
泉州含猪地名较少 惠安最多均为山名
近日记者前往泉州市民政局,处多传说翻阅了1981年和1982年出版的因山泉州市区及各个县(市、区)的形或地名录,通过多个渠道了解这些地名的猪缘由。
相比传统十二生肖中的“龙”“牛”“鸡”等,大泉州范围内带“猪”的地名明显较少,全市范围内只有10余处,且大多分布于洛江、惠安、安溪、永春、泉州台商投资区的乡镇。经初步统计,全市带“猪”的地名中,惠安有6处、安溪4处、泉州台商投资区3处、永春2处、洛江1处。
《惠安县地名录》显示,惠安涂岭的“土猪坑”海拔384.9米,“豪猪空”山海拔471.2米,“死猪头山”海拔347.6米;而惠安黄塘镇有座“猪母石”山;惠安螺阳也有“猪母山”。
泉州台商投资区张坂镇带“猪”地名有3个,分别是海拔147.1米的猪母石山、高仅60米的“猪头山”和名为“猪肝石”的小山。
安溪含“猪”的地名有4个,皆是自然村,也称作自然角落,这些地方都只有几户人家;永春带“猪”的地名有2个,一个是位于永春达埔的“猪槽潭水库”,一个是位于永春东平的“猪头垄”山。
因山形或传说得名 惠安“猪母洞”传说能出米
泉州市民政局地名科有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带“猪”的地名并不多,这些地名的得来大多有几种原因:有的是原来在那个地方养猪或杀猪,有的是因为山形地貌像猪,有的则与神话传说有关。
例如安溪城厢有个叫“猪寮”的自然村,就因1958年勤内大队在此建棚寮饲养生猪而得名。而在安溪县虎邱镇和剑斗镇分别有个猪母穴自然村,其中位于虎邱的猪母穴因山形似一卧姿母猪而得名。而在龙门镇有个“风猪母”,原称封猪母。据资料显示,明初陈氏先人到此地开发时,发现其地有一块石,形似母猪,建厝时即将此石定点于大厅中,意为封住母猪,才会六畜兴旺,后遂称风猪母。
有意思的是,惠安辋川有个坊间皆知的“猪母洞”,这里流传着“石猪出米”的传说。“猪母洞”也叫虎屿岩,是惠安县文物保护单位。据传,山中曾有一得道成精的石猪母,昔日能知僧人、香客的数量,能按来人多少从屁股小洞中流出足够的白米来,供山上之人食用。后因一贪婪僧人企图把石母猪屁股扩大,以得到更多的白米,哪知铁錾一打进,灵窍变“死穴”,从此绝了米源,因此虎屿岩得名“猪母洞”。
旧时过年 泉州人家猪圈也贴春联
农历猪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关于猪的话题和元素备受关注。泉州师范学院闽南文化生态研究中心主任陈桂炳教授介绍,旧时泉州人家会在猪圈贴“六畜兴旺”的春联。猪是六畜之一,改革开放以前,泉州的农民家里大都会养头猪,在当时猪养大卖出后可获得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因此农民对自家所养的猪能否健康成长高度重视,要过春节也不忘给猪圈贴春联。
“猪是吉祥文化的象征。”陈桂炳教授说,去年11月下旬,南安九都中学期中考试奖励优秀学生猪蹄,据说其寓意是“金膀(榜)蹄(题)名”,且与我国历史上的“雁塔题名”的典故有关。唐代新中进士,要去唐都长安城的大雁塔题名,因此以“雁塔题名”代称进士及第。题名需用朱笔,而“朱”与“猪”同音,“蹄”与“题”音谐,所以猪成了青年学子金榜题名的吉祥物。
此外,民间还认为“肥猪拱门”吉祥,肥猪俨然成为一个传送福气的使者。
顶: 5踩: 63448
评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