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因效应是想让破坏者也是拯救者。 我接手的男人出轨案例中,经常会发现一个现象:小三在男人的更加心里总是那么的完美,相反,珍惜原配在男人的样挽有效眼里,没有一丝的想让优点,曾经所有的男人美好都抛到了脑后。于是更加很多学员都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 其实这是因为近因效应产生的结果。 我遇到过一个案例: A和B是珍惜一对亲密无间的夫妻,但有一天A发现B有聊骚,样挽有效于是想让A找B摊牌,说自己发现B跟其他异性聊骚了。男人A就觉得B怎么可以做这样的更加事情,于是珍惜生B的气,不再理睬B。样挽有效 此时在A的心中,B的形象变得越来越糟糕,彼此内心也越来越远。但事情过去了一段时间后,A冷静了下来,想起之前B经常对自己的呵护关心,想起了B半夜出去给自己买好吃的,想起了B温柔细心,体贴关怀…… 于是A就想:“这样的B或许才是我认识的他呢?” A发现自己对B的最后印象太过于狭隘,不够客观,忘记了B曾经长期对自己的好。发现自己认知上的问题后,A决定挽回这段关系,希望可以再回去当初那个美好的样子。 这样的例子,在我接到的学员里面经常出现,这正是因为心理学中的“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 由心理学家洛钦斯在1957年首次提出 ,是指当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不同的刺激物依次出现时,后面新出现的刺激将会成为决定印象形成的关键要素。后出现的比前出现的更具影响力。 大白话就是,在讲一个人的时候,前面讲的是他的优点,后面讲了许多他的缺点,那么我们就只会记住他的缺点,很难记住他的优点了。 就像A只记住了B的不好,而忘记了A的好。 说到近因效应,就不得不提到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是伴随着首因效应的出现而出现的。 首因效应 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首先提出的,指双方形成的第一印象对今后关系的影响,也就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决定着以后双方的关系。 如果一个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那么别人就愿意和他接近,彼此也能较快地相互了解,并会影响人们对他以后行为和表现的看法。 反之,对于一个初次见面就引起对方反感的人,即使之后与他接触,别人也会对他很冷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会在心里上和行为上与他产生对抗。 对于这两个效应,心理学家做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实验。 洛钦斯用了两段故事作为实验材料。这两段故事都是在讲述一个关于詹姆的学生日常片段。 第一段描述把詹姆形容成是一个热情外向的人; 第二段描述把詹姆形容成一个冷淡内向的人。 然后,洛钦斯再向被试者们呈现,四种由这两段材料组合的文章。分别是,只呈现第一段,只呈现第二段,先呈现第一段再呈现第二段,和先呈现第二段再呈现第一段。 结果显示,第一组有78%的被试认为詹姆是热情外向的人,第二组只有18%的被试认为詹姆是热情外向的人,第三组有95%的被试认为詹姆是热情外向的人,第四组只有3%被试认为詹姆是热情外向的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第一印象对日后的交往沟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再此基础上洛钦斯又做了一个对比实验。他向第一组被试介绍一个人的外倾特点,然后插入一些作业,例如:做数学题,听故事等,再介绍内倾特点。 而第二组则是相反,先介绍内倾特点,插入作业,再介绍外倾特点。 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对象都对第二部分的材料印象深刻,证明了近因效应的存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倾向于记得最近发生的事情,因为记忆比较深刻。 好,那说了这么多,近因效应跟首因效应到底如何帮助我们在挽回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呢?首因效应大多数运用于第一次相亲,见面。 我们重点来说说近因效应。。。。 近因效应对情感补救的适用性非常大,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学员,把爱情作死之后还拼命死作;分手以后控制不住情绪,不停地去解释,去挽回,结果什么用都没有。 当男人已经对你产生固有印象,你在这个印象下去挽回,是根本挽回不了他的,因为近因效应已经产生了,他认定你还是原来那样。 像这类情况就需要运用近因效应挽回。你需要抓住两个要点。 一个是时间,另一个是变化程度。前后印象间隔时间越长,近因效应越明显。原因在于旧印象在他记忆中逐渐模糊,从而让他只记住新印象的你。 所以你需要时间改变,当他再次见到你,和你交流的时候,你已经完全变了,没有猜忌,没有怀疑,没有情绪病,你的新印象才能取代,之前在他脑海中的旧印象。 时间非常重要,那些急着得到结果的女人,往往浪费了最宝贵形成新印象的时间。 如果你没有办法给男人形成新的印象,一直都在纠缠着,那就算你硬扑上去,这个时候他还是只记得,你那个不好的旧印象。 因为你的变化程度几乎没有。 最后的印象往往是最想强烈的,可以冲淡在此之前产生的旧印象,这就是近因效应。 但近因效应并非对什么人都适用,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依赖于人的主体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 认识阶段用首因效应,相处阶段用近因效应。 |
评论专区